为了探索出一套应对离异家庭心理困境儿童的综合干预思路,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困境儿童问题的重视,早发现,早干预;并在儿童活动中,加入“心理困境关爱”的视角。
10月18日,在彭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彭州市鑫权鑫社工中心联合市未保中心,成功举办了“金心呵护,彭城未来——低收入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困境前端干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共有3名特邀专家现场指导,她们分别是方江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社工、成都未成年人保护彭州区域督导。向飞:专业儿童社工,彭州市妇联执委。何源:高级社工师,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还有2名村书记,2名儿童主任及3名社工参与。
本次研讨的定位为“立足现实,如何在面对更多困境家庭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时,社工能做得更好?”2名执行社工先介绍个案介入过程,图文并茂,一张张照片,生动地呈现了从一年前的接案、预估、介入及评估的全过程。同时分享介入过程中的反思,最终的经验和不足。让参会嘉宾感受到,两个紧张封闭的小心灵,慢慢打开并变得阳光。
随后,各位嘉宾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想法,方江琴老师进行梳理和提升。
研讨要点包括:所谓“前端干预”是发现和预防,避免发生极端事件。要与父母建立直接的联系,先把父母的资源和支持挖掘出来,其次才是社区和亲友的资源。社工不要回避矛盾,“用专业让家人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家长的抱怨,实则是在发泄长期积压的情绪,“你的气话,对我说,不要对孩子说”。要给监护人一个发泄的空间。评估家人的监护能力,用正向积极的话语去沟通。
经过研讨,社工进一步认识到,与村社区的联动合作,是干预成功的关键,也能保证干预的持续和有效。
嘉宾反馈:
A:要是社工不介入,都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她们不属于低保困境家庭,没在日常监管范围。所以,以后要加强与社工的联络。
B:家庭教育指导很重要,这次研讨后面对同一类型的家庭,就知道如何去处理。
C:可以设想,建立未成年人的全链条保护机制,与镇街加强联动。
D:在项目介入中,将家人的担忧和邻居的疑问,变成干预的手段。
E:更加关注父母的角色和监护能力
F:“要对儿童的专业的判断,不能仅听她的感受”,这一点很震惊。
G:对案主家人的体会和尊重不够,是否入户面谈,应当多与对方沟通。
研讨中,来自九尺镇昌衡村的党委书记尹虹表示,村委很早就开始关心该儿童,知道她喜欢手工,还把自己家孩子的乐高送给这名特殊儿童。而且,对于普通儿童,他们的叛逆期普遍提前到五六年级,家长难以应对,这也引起了村委的重视,“我们希望开展更多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下一步,九尺镇未保中心将继续以“离异家庭+”的模式,开展针对低收入、重病残、留守未成年的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继续加强与市级未保中心、村社区、学校、社区慈善资源的联动,提出联合干预计划,共同织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保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