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大竹县烈士陵园内翠柏凝翠、庄严肃穆,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统筹指导下,武警达州支队执勤一中队官兵在此开展“缅怀先烈守初心 强军报国担使命”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大竹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以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载体,与驻竹部队共同搭建起沉浸式大竹红色教育平台。
沉浸式教育:红色场馆里的历史对话
在陵园红色讲解员的引导下,官兵们首先走进烈士纪念馆。“这座纪念馆珍藏着300位长眠于此烈士的生平史料,其中‘大竹三杰’的革命事迹曾激励无数青年投身救国运动……”讲解员指着展柜中深褐色的木质笔筒介绍道:“看这筒身刻满的文字,是王代甲烈士亲手凿刻的革命誓言。边缘磨得发亮的地方,是他当年研墨挥毫时常年握持的痕迹。这笔筒曾见证他在密信上写下关键革命信息——那些工整的字迹里,藏着他与长子王启熙、次子王启烈三人从旧时光走向信仰高地的故事。如今它像位沉默的证人,把当年大巴山深处的烽火岁月,都凝聚在这道细密的划痕里了。”
仪式感传承:陵园里的精神接力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官兵们举行了重温入团宣誓仪式。国歌奏响时,中队团支部书记与官兵一同肃立;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誓词响起,官兵们望着碑体,不禁想起军帽帽徽上的国徽。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官兵们分组擦拭烈士墓碑,县烈保中心提前准备的专用清洁工具整齐摆放在各墓碑区,县烈保中心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如何保护烈士墓碑文物”,让缅怀行动更显专业与庄重。
联动化育人:从历史记忆到强军实践
“陵园每年都会联合驻竹部队开展主题教育,今年结合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特别梳理了大竹籍烈士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大竹县烈保中心工作人员向官兵介绍道。列兵陈阳写下感悟:“在烈士守护的土地上接过钢枪,才懂‘守夜人’的分量。”活动结束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向中队赠送《大竹英烈传》史料集,双方约定将建立常态化共建机制,让陵园的红色资源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
据悉,大竹县烈士陵园作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推动下,完成了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升级工程,年均接待参观学习者超3万人次。此次军地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正是陵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实践。(易中华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