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聪,生于1931年12月,今年90个甲子,参工已70载,党龄68年,现任平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2009年,我光荣的加入了“童伴”队伍。10多年来,先后发动“五老”志愿者8300余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300多所,关爱留守儿童6万余名,创建了关工委工作“六化”工作法。对我的工作,组织上给予了我很大的荣誉,个人先后被授予县“最美平昌人”、市“四好老干部”、省“老干部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第二届全省关爱明天十佳“五老”荣誉称号,还被中央文明办根据“助人为乐好人”、“巴山白发追梦人”资料,推荐上了中国好人榜。这些荣誉的取得,感恩党政坚强领导、感谢部门倾心协助、感动“五老”无私奉献、感激群众大力支持。下面,我向大家分享我的“五变”“童伴”故事。
2009年5月,已退休17年的我正“一意”在成都孙子家照顾多病的老伴,安享快乐晚年。一天,突然接到平昌县委邀请我到县关工委工作的通知。回不回来再工作呢?当时儿女们说我年事已高好好休息,老伴也极力反对。但我想,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只读到高小一年,是在党的培养下,从征粮小组长、村农会主席起步,一步步成长,任过乡文书、财粮干事、团县委干部、地区、县委组织部干事、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区委书记,后担任县委副书记17年、县人大主任10年、代县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2年。可以说,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人生的进步。我虽然退休了,但党性不能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啊,党有需要,我怎能推脱了事呢?我说服了儿女和老伴,毅然回县接受安排,担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我的“一意”变成了“五心”,即:决心跟党走,用心爱下代,真心交“五老”,耐心联部门,欢心作奉献。在关爱工作中寻找乐趣,从实践中逐步体会到:关爱工作如蜜甜,老少结合更心欢,延续生命好平台,创先争优谱新篇。
三是垮房变新校
驷马镇辉煌村小学地基下沉,白蚂蚁危害即将垮塌,村负债深重,无力重建,全村190名学生面临辍学或失学。面对一双双求助的眼神,我心情异常沉重。我主动与村“两委”和学校商量对策。一边租用民房继续上课,一边由我去争取资金重建。当时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我就四处求援,经过4年时间争取,到位资金16万元。新校舍建成后,就地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和“留守儿童”之家,我还把自己珍藏的208本图书捐献给学校。
四是孤儿变优生
土兴镇大田村六社农民李贵林的儿子死了,媳妇外出9年无音讯,家里欠债13万余元,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异常艰难。我听到他家的困难情况,立即前往看望,看到他租的小巷旧房、锅、灶、床铺破烂不堪,3个小孩遇见生人迅速躲到老人背后,我倍感痛心,决心一定要好好帮帮他们。当即送了些旧家具和米、油,解决燃眉之急。可如何才能让他家生活得到保障呢?我咨询政策了解到,要落实孤儿身份才能给予救助。落实孤儿身份有一系列的手续要办,对年老多病的李贵林来说,这是多大的困难啊!我一边鼓励他克服困难,一边同李贵林一道四处办理手续,先后到有关单位50多次,我私人开支500多元,才落实了政策,把3个孩子的孤儿身份确定下来,领到孤儿生活费。帮人帮到底,我把这3个孤儿作为联系帮扶对象,经常前往看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哪个感冒了,哪个学习有进步了,我都一清二楚。现在3个孩子大的中专毕业已经外出工作,老二在杭州读大学,老三学会一门技术,全家又有了生机和希望。
五是短期变长久
对关工委工作原打算干到85岁就不干了,但随着对关工委的工作认识逐步加深,意识到这是帮困助残,是做好事,做善事,关系民族复兴的大事。我改变了短期干的想法,树立了生命不息、关爱不止的长久思想。怎么长久干?领导有条件要求,志愿者无年龄限制,我申请辞去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职务,做一名老年志愿者。我这个老志愿者,省关工委发给了荣誉证书。我坚持联系3个孤儿、2个留守困难儿童,坚持每年做1、2件较有益的事。我总结的“脱贫奔康添骨干,必威betway官网增能人”一文,在2018年1月中国关工委网站全文发表。2019年,我在同州街道调研撰写的“聚焦特殊群体,补好脱贫短板”的调研报告,被市关工委采纳。常给关工委建言献策,并参加力所能及的关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