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党建赋能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导向,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前往成都市,对中共大竹县驻成都流动党员退役军人支部委员会展开深入调研。
此次调研聚焦流动党员组织建设、退役军人作用发挥与区域发展融合路径,旨在将“红色堡垒”扎根于流动党员聚集区,推动退役军人党员在新征程中成为思想政治引领的标杆与地方建设的中坚力量。
中共大竹县驻成都流动党员退役军人支部作为连接大竹与成都两地的“红色纽带”,现有57名党员,分布于企业管理、商贸服务、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该支部以“制度筑基、实践铸魂”为工作抓手,通过细化班子分工构建高效协同机制,依靠标准化制度体系保障组织有序运行,打造“线上+线下”党员活动阵地巩固学习基础,并全流程公开党务信息以增强党员信任。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支部以“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为精神引领,组织党员投身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使57名党员在城市服务一线发光发热,形成了“流动不流失、分散不分散”的强大组织凝聚力。
截至目前,该支部依托成都大竹商会搭建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已累计助力10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高质量就业。在抗震救灾等紧急任务中,党员队伍迅速响应的“迷彩速度”,不仅展现了“若有战,召必回”的军人本色,也为新时代流动党员支部建设树立了优秀典范。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调研组提出三大发展规划:一是加强资源聚合,深化与四川省军创企业协会合作,构建“退役军人企业家联盟”,通过产业协同激活创业就业生态链,让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二是推动经验升华,将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系统提炼为“组织建设标准化、作用发挥场景化、服务保障精准化”的工作范式,形成可推广的“大竹方案”;三是创新区域赋能,探索“党建+区域协同”新模式,推动退役军人党建工作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共进,让流动支部成为串联两地资源的“红色引擎”,为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注入“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双向赋能”的发展动力。
从巴渠大地到蓉城街巷,大竹县“党建红”与“迷彩绿”相互辉映,正以流动支部为着力点,在新征程中书写着退役军人党建工作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发展的崭新篇章。(易中华)